离10点还差两分钟的时候,我坚信吴文俊院士已经忘记10天前的约定。
“一个小时前,吴老去参加全国数学界新年茶话会了。”楼下的保安告诉我。
数学是最精准的科学?!两分钟后,这位86岁的数学家居然以别样的方式给了一个标准的答案———10点整,他从茶话会“溜”回办公室接受我的采访。
“我们刚才还在探讨中国怎样从数学大国走向数学强国。”陈省身先生留给中国数学家的这个遗愿,在他的学生吴文俊看来,“只有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得到国际认可,才可能实现”。
数年前,他用“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吴方法”……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数学家的创新能量。
“大家很关心您最近在做什么?”我问。
他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认真地花国家奖给我的500万。”
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吴文俊拿出100万设立了“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用于鼓励并资助年轻学者从事古代中国与亚洲各国数学与天文交流的研究。
“我支持了几个研究方向,这个是力度最大的。”这个让他惦记了很多年的研究终于开展,他显得很激动。他的话题越飞越远,甚至飞到古丝绸之路,飞到“诞生于中国的最早的几何学、最早的方程组、最古老的矩阵……”
他一脸的兴奋:“我甚至做梦都想沿着丝绸之路走一趟。”
“很多学术著作都是孤本,流失了。我们的研究人员沿着丝绸之路前往中亚、西亚地区去寻找、考证这些资料,很有收获,今年可能会出一本相关的著作。”他以数学家的严谨告诉我:“离出成果还很远,我只抱万分之一的希望。”
往我旁边凑了凑,他说:“不过,一旦成功,很可能改写数学史。”多年前,正是因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才有了由中国人开创的数学新领域———数学机械化研究。
很难想象一位耄耋老人如何保持旺盛的创新激情。他突然坐直了身子:“那我倒要反问一下,一个科学工作者为何不能保持创新激情?保持是正常的,不保持就不正常。”
“当然,创新的主力是年轻人,年轻人更有创新的激情。老的科学家应该多花精力培养年轻人成才。”他笑着说,“国家总不能老把大奖颁给我们这些老头子。”
他评价自己的性格是“别人干什么我就不干,别人干不了的我就干”。
他似乎对我提出有关自主创新的问题很“不屑”:“这不应该是个问题。一个人老跟在别人后面跑,像什么话?这样的人就该骂,这样的民族肯定会被看不起。”
“过去是体力劳动机械化时代,中国没把握住机会,被动挨打;现在是脑力劳动机械化时代,中国不能再错失机会。”他表情严肃地盯着我的眼睛说,“有人认为改革开放的时代,技术可以引进。这叫拿来主义,当然可以。可是你没自己的东西就要看别人脸色,给你你就用,不给你你就干看着,甚至被动挨打。”
“我相信会好起来,我们已经有了创新的基础。这次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应该是动员全民族支持自主创新的好时机。”
采访结束,我扶他下楼,他执意甩开我的手……
作者:张显峰 |